数据:
深圳有30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案例入选。
线索:
深圳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领域有大量实际应用,这可能为相关医疗机构和AI技术企业带来投资机会。同时,这种高效医疗模式的推广可能降低运营风险,增强患者满意度,但也需关注数据隐私和技术依赖带来的潜在风险。
正文: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共计289个“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入选,其中30个来自深圳。深圳正在全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并推出近450个真实应用场景。
这些案例覆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等不同领域,期望通过智能化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的《DeepSeek大模型驱动的影像应用》也在入选之列,此应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知识库、智能问答、临床辅助诊断等多个场景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的医院还推出了诸如患者服务智能导诊小助手和AI驱动的放射影像智能质控辅助系统等创新项目。智能导诊小助手可实现智能分诊、症状预判、医生排班查询等多项功能,而放射影像智能质控辅助系统则通过自动识别诊断矛盾,提高质控准确率。
人工智能为深圳的医疗服务带来了显著提升,例如,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孕中期的Ⅲ级超声检查时间从30分钟减少至10分钟,而在市人民医院,宫颈刮片的阴性结果出具时间缩短至体检当天,并且阴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这表明AI技术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圳市正在推动“数字化、智慧化、AI化”的医疗卫生变革,计划在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医学人工智能联合创新行动计划,开发与落地智慧医疗和数字医护等项目,以提升市民的医疗体验。
发布时间:
无具体发布时间。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