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发布,山东潍柴集团、赛轮集团、双星集团三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总数达到17家。潍柴集团营业收入2406.42亿元,位列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第二位,进入全球前十。山东汽车产量221.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42.9万辆,成为全国前五,前十名内有多个基地支持。
线索:
此次三家企业的上榜显示了山东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全球竞争力的增强。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多元化将降低投资风险。需要警惕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对中国企业造成的影响。
正文:
近日,在苏州发布的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榜中,中国企业新增4家,总数达到17家,创历史新高。其中,山东的潍柴集团、赛轮集团和双星集团三家企业成功上榜。潍柴集团以2406.42亿元的供应链营业收入位居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第二,成为全球榜单前十的中国企业之一。
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群体正在不断突破。山东汽车产业从重型车的制造摇篮转型为新能源的高地,这一过程的成功归功于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潍柴集团于1946年成立,是上榜企业中最为耀眼的,凭借其全球资源整合和科研创新的策略,已多次打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构建了多样化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潍柴的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其旗下品牌包括潍柴动力、陕汽重卡等。
新晋上榜的赛轮集团在2024年实现供应链收入313.6亿元,成功得益于其全球化战略和技术创新。双星集团则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去年实现282亿元的供应链收入,拥有橡胶轮胎和智能装备等多元化业务。
更大的产业集群支撑着这三家企业。在“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中,山东还包括玲珑轮胎、浦林成山等7家企业,共同构建了一个从动力系统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供应网络。
2023年,山东汽车产量达到221.4万辆,位列全国前五,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也达到了42.9万辆,进入全国前十。这一成就归功于山东省政府实施的“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基地”的战略,打造出北方的汽车制造集聚区。
在产业布局方面,山东形成了“双核引领、多极协同”的产业结构,济南和青岛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基地,而潍坊、烟台、淄博等八市共同协作。纵向上,山东汽车产业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整车及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现出强大的协同发展能力。
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山东汽车产业的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累计培育了1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众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这使得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蓄力期驶入了爆发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动力。
最终,山东动力系统与轮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走向全球市场,体现出中国制造在世界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产业链韧性和发展成果。
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5日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