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广州的存量房贷利率降至2.6%,推出“商转公”政策,过去20个城市推进此政策。
线索:
“商转公”政策为购房者的月供减轻了负担,潜在影响包括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与改善消费能力。然而,将原商业贷款转换为公积金贷款存在严格规定,可能限制部分购房者。行业人士认为,政策的推进与城市公积金个贷率、房贷利率水平密切相关,需关注政策对不同城市市场的适用性及风险。
正文:
广州的购房者大明(化名)欢欣鼓舞,因广州最新的“商转公”政策,他的房贷利率将从3.2%降至2.6%,每月可以节省1000多元。但并非所有购房者都能轻易享受这一政策,因原商贷需还款满5年、连续缴存公积金60个月,并且必须是家庭的唯一住房,这些条件让许多人无法受益。
今年以来,超过20个城市已普遍推行“商转公”政策,广州成为继深圳之后的又一例。业内人士认为,许多城市之所以能够推出此政策与当地公积金个贷率下降有关,并强调一些热点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因公积金使用率较高,可能低于实施的条件。
“商转公”业务允许购房者在满足条件时,将原有高利率的商业贷款转换为低利率的公积金贷款。虽然该政策在2023年有了重要转变,部分城市放宽了限制,但一线城市如广州和深圳的推进仍相对缓慢。随着市场变化,广州近期发布了相关实施办法,若成功落地,将进一步推动这一政策的实施。
政策优化加速,多地城市也在积极探讨升级“商转公”业务的模式,如海南与沈阳都已发布相应的征求意见稿。业内普遍认为,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号转变,强调价格和购房成本的敏感度。
尽管房贷利率下调,且公积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贷款利率,“商转公”政策依然设定了多项限制条件。大明通过计算发现,若将他2020年购房的150万元商业贷款转为2.6%的公积金贷款,月供将从6487元降至5364元,节省1123元。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减轻经济负担,集中于刚需人群。
同时各地将会依据个贷率动态监控“商转公”政策的启停。例如,广州规定当个贷率低于75%时开始实施,超过85%时可能采取管控措施,甚至达到90%时将暂停此业务。这说明公积金的管理与灵活性相结合,将进一步影响政策的推行效果。
至于未来是否有更多城市加入“商转公”的行列,业内分析存在分歧。部分人士指出,受限于公积金盈余状况,推行可能性不大。以北京为例,其个贷率高达62.1%,使得“商转公”难以启动。
然而,也有此类政策的支持者认为,随着各地公积金池的稳健发展和政策环境变化,未来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以支撑合理的消费需求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政策对银行收益的影响较小,银行可保持客户忠诚度,推动业务发展。
发布时间:
无确切发布时间。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