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安徽省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25-07-14

数据:

安徽省目标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培育领航企业5个。

线索:

行业内智能机器人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尤其在长三角区域,预计将面临来自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投资机会。同时,安徽的产业基础较强,虽然存在竞争,但有望在未来数年内实现显著增长,这可能吸引投资者关注相关领域。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谨慎评估各企业的实际执行能力和科技水平。

正文: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了《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7年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资源聚集中、高效生态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力争将综合实力提升至第一梯队前列,建成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在2027年前实现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培育至少5个具影响力的企业,突破100项关键技术,同时打造50个标志性产品,以及建设1到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发展80项以上高价值的示范应用场景,并在2030年前将收入提升至1500亿元。

高盛的研究预测,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市场在2025-203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94%,并在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与此同时,各省市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以促进产业升级。

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区域发展上,长三角地区占据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江苏,苏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在2024年已达1395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2000亿元。安徽省的基础同样可观,预计到2024年将有超过500家机器人企业,年收入超过600亿元,产量也将超出3万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排名中占据前五名。

尽管安徽省的整体产业实力已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但为实现更大的目标,安徽仍需填补与一线城市在领军企业数量、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高端应用场景的差距。此次《行动方案》中提到,合肥和芜湖作为核心城市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合肥作为主要都市,已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一些突破,例如科大讯飞在运动控制方面的创新。芜湖则建立了全国首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引入了300多家相关企业。为了进一步推进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安徽省将利用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所的资源,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09 10:22:08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1 W

文章

50.8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