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总规模达690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3600亿元,同比增长27.1%;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收3300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市软信业上半年完成98笔融资,占全国总数的16%。
线索:
上海软信业在全国平均增速的基础上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在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政策的支持将可能刺激更多投资和融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风险。重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市场的活力,可能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这一行业。
正文: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1-5月,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软信业”)总营收达到6900亿元,同比增长了20.4%,这一增速超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在这6900亿元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营收约为3600亿元,同比增长27.1%;而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则实现了330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3.7%。
在细分领域中,集成电路设计和智算云服务等高端软件行业的增速明显,特别是大模型在工业和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也在加快推进。全市15个区的软信业营收均呈现正增长,中心城区的杨浦和普陀区分别增长了25%和22.6%;而郊区的金山、松江、青浦和奉贤则更为突出,增幅分别达到646.9%、45.5%、38.9%和47.4%。
重点企业的表现也很亮眼,13家主要平台企业的总营收超过2900亿元,占全市总营收的40%以上。规上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811亿元,同比增长了55.3%,利润率接近12%。在融资方面,全市软信业在上半年共完成了98笔融资,这些融资总数占到了全国的16%。
为了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最近出台了《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四大类17项具体措施。在企业支持方面,政策建立了梯度式奖励机制,对全年营收超过20亿元且增速达标的优质企业进行奖励;而中小企业则根据营收规模分档给予奖励,增长达标的小微企业可获得资金支持。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政策重点,通过实施“算力券”来降低模型调用成本,支持大模型在多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同时对通用智能体的发展和软件AI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
此外,新动能培育政策集中于高端软件、数字内容、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四大领域,对国产软件的早期应用可给予最高80%的补偿,数字内容项目的试点可进行版权质押融资,数字技术的“首应用”“首方案”则获得专项支持,公共数据在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在加速。
在企业减负方面,政策提出了“四降两优化”措施:通过研发展支持来减轻企业创新压力,并扩大“无缝续贷”的覆盖面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的宽带资费再降低5%。政策也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给予倾斜,并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警”联系机制来优化监管服务。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透露,上海目前已经汇聚了超过1.6万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超过3200家。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上海的软信业正快速向全球产业高地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08 07:22:08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