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清华大学研究表明AI医院智能体诊断效率高

2025-07-08

数据:

AI医生在两天内完成三甲医院两到三年诊断量,准确率超过96%。清华大学建立人工智能医院,初期试点包括全科医学和多个专科。

线索:

AI医疗智能体的快速进化提供了显著的医疗资源优化机会,但也需关注虚假信息传播、数据隐私等风险。专家指出,医疗数据获取難度大,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正文:

张亚勤,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最近透露,AI医院能够在短短两天内完成三甲医院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诊断量,并且诊断准确率高达96%以上。他提到,AI医院是利用智能体模拟的虚拟医疗环境,具备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角色,全面模拟医院的各个科室。

今年四月,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院”,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行试运行,涵盖全科医学、眼科等多个领域。去年11月,该院推出内测的“紫荆AI医生”系统,旨在通过虚拟医疗环境加速AI医生的发展。

不过,AI医生仍需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近期,一个澳大利亚研究显示,包括ChatGPT和Claude等大模型在医疗咨询中可能提供虚假的权威信息,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对此,相关开发者正在改进防护措施。

在中国的主要医院,AI智能体的推广同样迅速,旨在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专家指出,通用模型在医疗应用中的专业知识不足和信息“幻觉”现象明显。为此,专家建议开发专用的医疗模型,以便确保数据和知识的高质量。

新华医院与商汤医疗推出了“AI儿童全科医生”智能体,该系统经过严格验证,能直接回应家长的咨询。同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也推出心脏病专家葛均波的数字分身,旨在提升与患者的互动体验。

然而,大量医疗数据尚处于封闭的医院系统中,获取和利用这些数据存在挑战。有专家强调,高质量数据对AI模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且需确保患者对数字医生的信任。

鉴于医疗文献多为英文,专家指出,中文语料的缺乏和医学知识的快速变换为模型训练带来了困难。为了在实施AI智能体前做好数据治理,强化数据库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专家表示,目前AI智能体不能进行独立医疗决策,医生依然需要对医疗行为负责。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促进AI智能体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人的意图。

发布时间: 2025-07-07 19:45:09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1 W

文章

49.8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