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公募基金在费率改革中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平均下降约20%。2024年四大费用合计达1884.21亿元,较2023年减少7.07%。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已走过两周年,未来将继续朝着浮动费率和定制化产品发展。
线索:
公募基金的费率改革带来了投资成本的整体降低,可能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者。但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基金公司需加强投研及客户服务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浮动费率产品预计将成为主流,相关新产品和服务也在持续推出,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但投资者习惯的改变以及市场教育仍需时间,同时,管理者在追求业绩的同时,需注意维持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正文:
2023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开始。此次改革预计将为投资者每年节省超过450亿元的直接费用,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降低了约20%。2024年时,公募基金四大主要费用合计为1884.21亿元,相比2023年已减少了7.07%。
改革的推广促进了基金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推动其从规模扩张向“业绩为王”转型,出现了多种浮动费率基金,旨在打破固定费率时代的一些弊端,建立一个以“投资者利益至上”为核心的新生态。
在过去的两年中,基金费率改革推进顺利,除了现有的费率下降之外,新注册的产品管理费与托管费率也相应下调,并减少了证券交易佣金,还引入了与投资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试点,以此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标。这一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重塑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
根据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分析,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相较三年前有所下降,主要是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下降幅度约为20%。同时,随着被动产品的快速发展,ETF等被动投资产品也加入了降费的行列,推动了整体行业费用降低。
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产品结构的优化,低费率产品的市场供给逐渐增多,尤其是ETF和指数基金在业内快速扩张,浮动费率基金等创新产品也日渐丰富。国联基金指出,费率改革促使行业调整产品布局,推动了被动投资的快速增长和特色策略的扩展。
此外,行业内的生态正在经历深层变化,投资机构日益转向从“规模导向”到“投资者回报导向”,增强了投资者的信任感。国联基金认为,行业竞争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正在逐步向以“业绩驱动”为核心转型。
在两年中,业内已积极采取多个举措:一方面布局浮动费率基金等新产品,另一方面也在运营管理上关注“降本增效”。尽管改革带来短期的经营压力,却也激发了行业的转型动力。
围绕竞争策略的变化,头部基金公司通过优化服务体系和强化品牌壁垒,增强了对市场的吸引力,而中小机构则寻求差异化发展,以应对盈利压力。在这一过渡期,精细化运营和特色化路线逐渐成为中小机构的应对策略。
费率改革虽带来投资者成本的降低,但也需进一步夯实行业的“硬实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魏凤春表示,该改革已在激励投资者长期投资行为上显现成效,但要提高获得感,需具备强大的投研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还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展望未来,浮动费率和定制化产品将成为公募基金改革的新方向,并预计将在多个维度深化。行业也将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建立有效的费率机制,推动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07 12:00:34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