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13. 科技 » 人工智能

2025年前五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达232亿元

2025-07-04

数据: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到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

线索:

机器人行业出现资本狂热的现象,吸引了多个大型产业投资者入局,包括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制造业巨头,说明其战略考量。同时,投资者对具身智能的估值存在差异,创业者普遍觉得估值被低估。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和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正文:

在2025年的具身智能领域,融资额在前5个月达到23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209亿元,显示出行业的资本热度不断上升。一些机构投资者对进入该领域表现出强烈意愿,甚至称“挤破脑袋也要上牌桌”。

与以往早期技术行业不同的是,今年的具身智能产业有了一个突出的特征:大型产业投资者开始进入市场。虽然美团、字节、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早已布局,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巨头能大规模投资仍然较为罕见。这种现象显示出,连这些大型制造企业都对具身智能有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投资机构纷纷进入,反映出对被投企业的投资额超出预期。然而,创业者对行业的整体估值感到被低估。行业发展中,这一矛盾状况表现了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目前处于的特殊阶段,投资者及创业者都在探索如何适应这一局面。

刘天杰,华映资本董事,提到其桌上堆满了具身智能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其中某项目的融资规模超出预期近十倍,这显示出行业对融资需求的强烈。此外,他指出,产业资本的介入更多是为了战略布局,例如宁德时代在寻找电池的新应用场景。

虽然资本大量注入行业,创业者们却普遍觉得自己的估值不够,尤其是与美国具身智能公司的估值相比。王潜,自变量机器人的创始人,认为中美在技术水平上相似,但中国企业的估值则相对较低。他提到,国内供应链成熟也为创业提供了支持,但低估值可能会抑制行业大规模投入。

在宏观和技术双重因素的推动下,具身智能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投资者们对行业的长远价值仍抱有希望,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估值泡沫或市场波动。随着技术进步和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趋势,具身智能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然而,当前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适应性、硬件系统可靠性等问题。根据东吴证券的分析,部分机器人企业已在特定应用场景取得初步商业化成果,但高端智能体的人形机器人仍需寻找更具规模化的商业应用。

尽管市场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一个头部企业的出现或许会引发行业的第二波资本热潮。从长远角度看,具身智能行业的竞争生态可能会更加多元化,终将收敛至一二十家主机厂,而这一形势的变化,将有可能影响未来投资者的策略和决策。

发布时间:

2025-07-03 17:34:50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0 W

文章

48.9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