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中国的AI产业在3到5年内可能与美国持平甚至超越。荆涛认为AI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有巨大的潜能,而商业航天和数据挖掘等行业可望带来投资机会。
线索:
荆涛提到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潜力来源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据量,在此条件下,快速普及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与此同时,他对AI初创企业的投资态度较为谨慎,主要担忧\”成本崩溃\”问题导致早期高价投资受损。此外,商业航天和半导体行业被视为有潜力的投资方向,尤其是国产替代和AI应用对半导体行业的推动作用。
正文:
达武创投创始人荆涛表示,2022年底ChatGPT问世改变了全球科技行业的轨迹,这引发了他对中国在AI领域是否落后的担忧。尽管如今大模型行业正处于冷却阶段,在他看来,中国的AI发展潜力依旧巨大,未来3到5年,中国可能会在这一领域与美国持平,甚至超越。
荆涛提及,达武创投自2017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商业航天、新材料、半导体和AI等多个领域的投资。在商业航天领域,他们早早押注SpaceX等企业,并获得丰厚回报。在半导体领域,他们通过投资黑芝麻智能等公司,打破了英伟达在车规级芯片上的垄断。
荆涛对AI市场持谨慎态度,担心“成本崩溃”现象发生。他认为,虽然AI技术在快速迭代,但许多初创项目缺乏用户需求的调研,使得投资风险增大。他鼓励创业者深耕用户需求,将AI应用与实际场景结合,强调实践是开发优质产品的关键。
在AI商业化进程中,荆涛不认为遇到困境,反而认为这一过程尚未开始。他承认,只有当人工智能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商业化才会逐步推进。值得关注的是,他对数据挖掘行业持乐观态度,认为AI时代将赋予普通企业和创业者更多使用专业数据挖掘服务的机会。
在谈及商业航天时,荆涛表示,中国在这一领域面临着巨大机遇,投资应选择具备长远进行的潜力和实力的团队。而在半导体行业,他强调,顶尖项目依赖稳定的技术实力、订单和长期的坚持。
总体而言,荆涛乐观认为,AI的发展将进一步拉动半导体行业的进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推动整体行业的升级。
发布时间:
2025-06-30 20:11:01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