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北京市中小学推行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2025-07-01

数据:

北京市中小学将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人工智能课程评价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估方式包括知识测试、项目汇报、作品展示和主题辩论等。

线索:

该政策意在推动中小学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投资机会方面,相关教育科技企业和在线学习平台可能会迎来发展机遇,尤其是在课程开发和技术支持领域。然而,此政策的有效实施也面临教师培训和课程设计的挑战,可能导致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增加风险。

正文:

2025年秋季学期,北京市中小学将全面推行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要求至少8课时。根据《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教育体系将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要求建立学段衔接机制,并把人工智能课程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市教委指出,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要求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融合。相关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应用与技术、实现方法及伦理与社会等四个模块,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价将采用多元化方法,如知识测试和项目汇报等,评估学生在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将利用电子学习档案和智能学习分析工具,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同样将与课程改革同步推进,探索情境化、项目式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在不同学段的目标上,小学阶段通过体验式课程让学生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初中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伦理意识,而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智能系统开发能力。

发布时间:

2025-06-30 08:58:19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0 W

文章

47.8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