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0.宏观 » 国内宏观

蒲慕明:未来数十年AI将取代大量职业

2025-05-19

数据:

人工智能将对职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数十年将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

线索:

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渗透各个领域,企业和就业市场对于掌握AI技术的人才需求加大,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转变机遇。此外,AI取代工作的风险,尤其是在特定行业,可能导致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需要对此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调整。

正文: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真正的挑战将是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而不是AI简单地取代人类。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现有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势必会受到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2025年上海科技节的演讲中指出,未来五年内,预计20%至30%的职业将被AI取代,而到2030年至2060年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5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发达经济体中60%的工作岗位将受到AI的影响。展望更长远的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可能导致到2050年90%以上的职业被重构,但这一点的确切时间仍存在争议。

面对这样的变局,蒲慕明强调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内容和模式。传统教育的核心包括社会伦理和群体生活规范的培养,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另外,教师的角色也应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求知能力的培养者。在未来的中小学和高校课程体系中,AI应被视为与语文、数学等同等重要的基础必修课。

在AI时代,科普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面临新的挑战。科普不仅需要针对普通中小学生和没有科学背景的成年人进行,还应加强针对拥有科学背景的科研人员的专项教育,这将有助于适应学科交叉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而且,AI时代的科学信息泛滥,因此,科普的核心任务不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帮助公众获得准确的知识。

蒲慕明认为,科学教育和科普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科学公民。科学公民是具备一定科学素养,能够科学思考和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公民。他认为,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可以通过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反映出来。在未来,科学公民需要具备AI的能力和辨假能力,以推动和规范AI发展,确保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

发布时间:

2025-05-17 21:25:57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2.8 W

文章

34.4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