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年5月15日,专项债收储规模已近4000亿元,涉及城市171个,收储宅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
线索:
专项债收储政策加速落实,地方政府通过收储土地以去库存。受此影响,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复苏,但也面临民营企业参与度低、资金流向偏差的风险。投资者应关注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实际落地情况以及后续政策动向。
正文:
自2025年开始,国家加强了专项债收储政策的实施。财政部在1月表示支持收购闲置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随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计划安排专项债券4.4万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地方主管部门也逐月加快了土地收储计划的发布。
截至2025年5月13日,全国拟收储总规模达3918亿元,覆盖171个城市。收储宅地的规模达6565公顷,预计将提升2025年前四个月新房成交面积54%。其中,二季度的土地收储公告数量与金额大幅增加,4月份的公告显示拟收储7198公顷,涉及金额1730亿元。
土地收储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拟收储面积达5437公顷,占总面积的84%。已公布的收储项目中,约70%由城投企业主导,而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仅为17%。这些现象表明,城投企业在土地收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出市场的分化特点。
尽管政府措施频出,专项债实际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依然有限,仅1600亿左右,主要用于传统领域的开发。同时,土地收储政策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但严重依赖城投公司进行收储可能导致市场承压。
发布时间:
2025年5月15日 10:19:04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