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0.3%,降幅较2024年收窄3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8%,拉动工业利润增长3.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6%,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4%。202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103415亿元,比2024年增加3%。生态环境部推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涵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
线索:
工业利润的改善和财政支出的上升可能带动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民生领域,突显出政策对经济复苏的积极影响。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加剧全球汽车产业的动荡,增加国内车企的投资成本。碳市场的扩围也是政策变化的表现,可能推动相关技术和绿色投资。但同时,这些变化也可能带来行业的分化和波动风险,尤其是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或具较高环境成本的企业。
正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3月27日发布的数据,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0.3%,降幅较2024年收窄了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表现良好,同比增长了4.8%,为整体工业利润增长贡献了3.2个百分点。同时,从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计算的毛利润也有所改善,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由去年的同比下降0.3%转为增长2.0%。
在政策方面,“两新”政策的效果显现,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行业的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6.0%和5.9%。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的统计师表示,整体营业收入持续改善,利润降幅收窄,说明工业企业效益正在稳定恢复。
尽管财政收入小幅下降,财政支出却加快增长。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而支出达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教育、社保及科技支出的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支出增速,反映了政策向民生和长远发展领域倾斜。
此外,财政部披露2025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达到了103415亿元,显示地方财政依赖于中央财政支持。此次转移支付依然关注欠发达地区,有助于均衡财力差异,促进区域发展。
在环境政策方面,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扩展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预计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这一动作将促使相关大户企业投资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货币政策上,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25日开展了4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实现了净投放630亿元。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净投放,暗示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相关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流动性的供给。
另外,北交所及其他交易所的IPO审核已全面启动,预计后续将增加市场对优质科技企业的支持,尽管市场整体回暖需要时间。
最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26日签署公告,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此政策将在4月2日生效。这意味着美国在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及定价可能会面临新的压力。
发布时间:
2025-03-29 12:03:44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