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谷歌停止安卓开源项目(AOSP),采用“商业化代码开放”方式,或隐秘影响安卓和苹果生态的格局,且与AI投入相关。
线索:
谷歌此决策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和风险。一方面,对大厂的影响有限,硬件厂商仍可使用安卓;另一方面,小厂商可能面临开发困难,转向其他系统(如鸿蒙)机会增加。这一变化同样显示出谷歌的AI战略,可能将操作系统作为控制权的关键,以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
正文:
2025年3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谷歌决定停止安卓开源项目(AOSP),这被解读为谷歌将“闭源”安卓,给国内科技圈带来冲击。然而,谷歌对此说法没有确认,反而在某科技媒体的报道中表示,简单地理解为“闭源”并不准确。开源中国董事长指出,未来安卓系统将采用“商业化代码开放”的方式,即安卓不会完全“闭源”,但将不再向未获得谷歌授权的伙伴开放。
行业人士表示,此次调整缺乏政治动机,更像是谷歌基于自身业务状况的一项商业决策。短期内,决策对大硬件厂商和终端用户几乎没有影响,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动摇安卓与苹果之间原本的生态平衡,显示出谷歌在AI时代的潜在野心。
安卓过去一直采用双线开发模式,包括内部开发和外部开放,这帮助谷歌掌控质量,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这种模式在实际运作中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当内部和外部的开发进度不一致时,谷歌需要额外协调,导致高维护成本和低开发效率。因此,谷歌最终选择放弃这一模式并为AI投入更多资金。根据财报,谷歌2024年的资本支出达到750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幅度达到52%。为了削减开支,安卓部门在2025年裁员15%。维持AOSP项目的费用在去年高达8亿美元。
从商业角度来看,谷歌的调整在预料之中。有行业人士分析,过去开发者被视为谷歌的支持者,但现今似乎反而成为了干扰。
大多数终端厂商在过去一直乐享安卓的成果,但随着安卓不再开源,这对小型硬件厂商将产生影响。这些小型厂商未必获得谷歌的授权,未来选择包括停留在旧版本、投入资源开发新系统或转向其他解决方案(如鸿蒙的开源项目OpenHarmony)。停留在旧版本带来的可能是市场竞争的失败,自主开发操作系统对小型企业而言过于困难,因此第三种选择理应是更为稳妥的方向。
在 国产鸿蒙系统上,有些厂商已经有了战略布局,但由于对鸿蒙生态系统的成熟度、适配性和迁移成本的担忧,很多厂商仍处于观望状态。安卓的调整或将加速鸿蒙系统的普及。
虽然短期内安卓不再向大多数玩家开源不会造成巨大冲击,但行业内人才感到担忧。某开发者认为,当前谷歌进行“简约版本安卓”的决定对于已固定的手机市场并无意义,谷歌实际目的是为了节省开支,更是为了在AI转型过程中通过限制开放性增强其对安卓平台的控制,从而为谷歌的Gemini大模型提供入口。
另一位行业人士指出,未来苹果手机后台是否调用谷歌的大模型将令谷歌掌握这一控制权。未来的谷歌将可能通过控制操作系统来掌握应用的调用权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权。
随着手机厂商对AI的重视与日俱增,与谷歌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谷歌面对持续变化的市场,需要准备新的话语体系来保护其在行业中的地位。而当下,谷歌的战略目标尚未明确,安卓生态如何与谷歌的AI服务深度融合,以及商业模式的重构,仍有待观察。
发布时间:
2025-03-31 17:33:57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