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短视频行业自2016年以来发展迅速,用户超10亿,使用率93.8%,日均使用时长151分钟。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短视频有害论”,并且短视频使用行为与个体特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线索:
短视频引发的上瘾问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等讨论提示潜在的投资机会,尤其在心理健康和社交媒体研究领域。然而,过分强调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对相关技术的误解,影响公众对科技的接受度。这也可能反映出投资者在科技领域位置的重要性与风险。
正文:
自2016年以来,短视频行业快速增长,用户已超过10亿,使用率高达93.8%。根据相关研究,平均每名用户每日使用短视频151分钟。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质疑与担忧,尤其是其是否对大脑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尽管网络上存在不少对短视频成瘾的忧虑,专业研究显示目前依然缺乏确凿证据来支持“短视频有害论”。网络上营造的道德恐慌感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家对此的看法。
在使用短视频的原因方面,仅仅是为了获得简单的快乐是不够的。研究表明,个体特征、人际环境也会影响短视频的使用倾向。例如,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可能倾向于过度使用短视频来调节情绪,同时,这类个体与家庭环境因素也密切相关。易感环境如亲子关系不融洽,可能促使青少年更多地使用短视频。
针对短视频成瘾问题,现有研究认为,简单以使用时长来判断是否成瘾显得不够全面。许多研究使用的“短视频成瘾”量表源于其他行为成瘾的量表(modified scales),这引发了许多争议。目前的一个研究表明,仅有9.8%的受访者被归入“问题性使用者”一类,而10.4%被归入“高度使用但低成瘾风险”的用户。即使使用量表来判断成瘾,也不能简单通过分数来确认个体的真实状态。
同时,短视频是否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也需谨慎对待。研究表明,短视频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负面情绪可能促使人们更多使用短视频调节情绪,而短视频使用的冲突感可能会导致内疚情绪,形成负面循环。
此外,关于短视频是否“降智”也须引起重视。现有研究未能得出结论,表明短视频使用对认知能力存在长期影响。许多研究一致认为短视频使用与智力能力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且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看短视频降智”的看法。
在探讨“看短视频影响大脑”的问题上,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短视频对大脑的影响是永久性的。相关研究虽发现观看个性化视频可能引发脑区激活,但无法直接推断短视频改变大脑结构。
对于青年群体的影响,尽管一些观点认为短视频破坏了青年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但更多的元分析研究显示,这种说法并不成立。故此,单纯将短视频视为对青少年有害的观点应谨慎对待。
最后,技术危害论的泛滥提醒我们需加强公众科学素养。更多严谨的科学研究仍是必要的,帮助公众客观看待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影响。当前,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展现出无限可能,合理认识并应对其中的挑战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
2025年3月28日 18:16:3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