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涵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线索:
此次全国碳市场的扩围将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带来强制减排机制,对行业的碳排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面临转型挑战,但也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更高可信度,有助于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此外,配额分配机制的改变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格局。
正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期进行首次扩围,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方案》,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将纳入碳市场的管理。这一扩围标志着全国碳市场进入新的实施阶段,扩大了碳市场的覆盖范围。自2021年正式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最初涵盖2162家发电企业,覆盖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到2024年底,市场的配额成交量累计达到6.3亿吨,成交额达430.33亿元。
根据《方案》,钢铁和水泥行业的温室气体管控将集中在二氧化碳上,而铝冶炼行业则需管控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及六氟化二碳,预期新增约1500家排放单位,增加的排放量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的9%,钢铁行业则占15%,而电解铝行业贡献超过70%的能耗及碳排放,突出其在中国工业中的重要性。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扩围将增强强制减排机制在碳排放中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上述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和减排进程。新纳入行业的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多样性预期将提升市场活跃度。企业需面对碳核算数据和交易成果的可信度提升,同时也借助于国际绿色供应链的进入来增强竞争实力。
《方案》规定,碳配额的分配方式将依据各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进行平衡,逐步实现碳强度控制的经济激励机制。调整后的配额分配策略,预计会影响行业内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盈利结构。
此外,对企业碳交易的信息披露也显得尤为重要,这能够支持银行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建立碳金融产品,推动绿色投资和融资的发展。 新纳入的行业面临的数据质量挑战也将加强,对此监管与审计措施将持续改善。
整体来看,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的纳入将推动行业低碳转型与绿色生产的全面升级,也提升了碳市场的国际认可度和参与度。尽管面临挑战,但行业内的低碳技术创新和发展机会不断增加。
发布时间:
2025-03-28 14:52:11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