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中国商务部于2025年4月4日对美国和印度的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调查,受此影响,GE医疗股价暴跌16%以上,万睿视股价暴跌18%。进口CT球管的数量自2022年至2024年累计增长13%,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国内产业销售价格受压,经营困难。
线索:
反倾销调查反映了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面临的压力,未来可能会带来投资机会,特别是国产CT球管市场的潜力。若实施反倾销措施,国产企业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减轻进口产品对其竞争力的冲击。然而,调查也可能提高进口成本,影响相关市场的价格动态。
正文:
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发展期。由于受到进口产品的打击,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力受到削弱。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和印度的相关医用CT球管启动反倾销调查。此次调查导致美国医疗影像设备巨头GE医疗的股价暴跌超过16%,万睿视股价暴跌超过18%。商务部表示,本次调查是受国内产业申请而发起,涉及的产品是部分滚珠轴承医用CT球管。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初步证据,从2022年至2024年,自美国和印度倾销进口的相关CT球管产品数量累计增长13%,价格持续下降,给国内产品造成压力,导致其销售价格也受到影响,国内产业面临亏损。商务部发言人提到,这次调查是针对从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最终的反倾销措施由调查结果决定。
目前,GE医疗并未对此调查作出回应。某医疗影像设备企业高管指出,在全球贸易大环境下,类似的反倾销申请可能会增多。如果采取反倾销措施,国产CT球管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上升。
此外,商务部还针对进口医用CT球管进行了产业竞争力调查。与仅涉及美国和印度进口的反倾销调查不同,此项调查将关注所有进口的医用CT球管,不影响正常贸易。当前,中国的CT球管主要依赖进口,大多数CT设备仍使用进口产品,尽管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等国际巨头自制部分CT球管。
美国万睿视和飞利浦旗下的当立是全球CT球管的主要制造商,供应国内市场超过80%的CT球管。预计中国每年对CT球管的新设备需求超过5000根,而替换需求高达10万根。此外,国内的CT球管生产厂家还包括上海超群、昆山医源等,联影也自产部分CT球管。
有行业分析指出,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导致国内厂商进口CT球管成本上升,尤其是万睿视的美国产品。不过,万睿视在中国无锡建立工厂,预计可以部分抵消这种影响。
发布时间:
2025-04-04 22:44:09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