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到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达4000亿千瓦时,是2024年的四倍。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将增长至63GW。
线索:
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显著上升,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同时,面对这样巨大的用电需求,如何保障电力供应和降低能耗将是需要重点考量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投资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及清洁能源技术,可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正文: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吕京弘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荷将达到63吉瓦(GW),这一数值接近于青海省2024年的发电总装机容量。同时,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荷为20GW,预计到2030年将翻倍增长。
在用电量方面,吕京弘指出,预计到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将增至4000亿千瓦时,这一数据是2024年需求的四倍,届时将占全国社会用电量的3.2%。这一用电量相当于2024年四川省全社会的用电总量。
吕京弘强调,随着AI训练数据集的快速增长,每隔八个月,数据集就会翻倍,而AI训练芯片的能效提升却十分缓慢,过去十年仅增加了12倍。这意味着,当前流行的一些大模型训练消耗大量能量。例如,GPT-4的单次训练功耗超过22兆瓦(MW),而Meta的Llama 3.1和Google的Gemini 1.0 Ultra的单次训练功耗分别为25.3MW和24.2MW。
由于中国数据中心的迅速发展,至2024年,标准机架数量将超过900万,算力达281flops,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AI驱动下,数据中心的IT设备负载预计将达50MW甚至百兆瓦级别。
为了应对电力需求的暴增,多家科技巨头积极投入新型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亚马逊计划未来15年投资1500亿美元,微软在2025财年将向AI数据中心投资800亿美元,Meta计划投资370亿美元。
此外,数据中心用能结构中制冷环节约占总用能的27%。优化数据中心位置,被视为降低电网冲击的方式之一。2022年,中国政府提出“东数西算”工程,以利用西部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为数据中心供电。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的风光资源将帮助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
一些数据中心引入了风光储技术,比如腾讯在河北的一个项目已实现光伏、风电和大型储能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绿色电力的使用比例。但吕京弘指出,由于资源限制,许多数据中心的自发和自储绿电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主流方法仍是采购绿电。
发布时间: 2025-03-21 17:13:34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