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总规模达到86.53亿元,占比高达83.31%;部分银行挂牌转让起拍价格仅为本金的5.71%。
线索:
信用卡业务的萎缩可能导致中小银行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银行需要加快处理不良贷款,以优化自身财务状况。投资者应关注消费贷款市场的变化及其对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和机会。
正文:
在国家实施促进消费政策的背景下,曾经作为消费贷款主要形式的信用卡业务面临重新整顿。近期,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表示,许多信用卡用户较少的中小银行计划加速出清信用卡资产,以降低其业务规模,并抓住个人消费贷款的机会来优化零售业务。
在3月19日的消息中,某城商行的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提到,随着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机制的完善,预计将打包短账龄资产,并逐步减少信用卡相关人员,以便将信用卡业务回归到分支行管理,少量充当引流工具。相比之下,消费贷款的运营成本更低,放贷后便能产生利息,更有助于银行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和息差收益。
当前,多家商业银行也在加速清理个人贷款的不良资产,尤其是信用卡不良资产。根据银登中心的数据,近期挂牌转让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数量和规模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消费贷款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一些股份行的贷款利率已经出现下调。
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卡最初是作为个人业务的流量入口,但现已无法维持持续盈利,尤其对那些信用卡发卡量低于800万张的中小银行而言,处理信用卡不良资产已变得刻不容缓。2023年底数据显示,信用卡不良率较高的机构大多为城农商行。
自2016年试点以来,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的信用卡不良贷款规模逐年上升,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品类。有业内人士表示,越短的账龄资产回收概率越高,外界对竞拍的积极性也在增加,从而帮助银行回收一部分现金流,提升资金周转率。对银行而言,继续持有不良资产既增加催收成本,又面临催收效率下降的问题。
信用卡业务的萎缩对大部分中小银行构成了压力。数据显示,部分大型国有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反映出信用卡业务正经历收缩。同时,消费贷款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部分股份行的消费贷占比超过25%,显然抢占了市场份额。
根据2024年的财报,平安银行等大型银行希望利用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扩大零售信贷的场景,提高其业务的灵活性和范围。从整体来看,信用卡业务是否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活力仍取决于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和新的市场平衡。
发布时间:
2025-03-20 20:03:07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