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1.能源 » 储能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与惠然实业储能项目启动

2025-03-25

数据:

在政策与市场的强力推动下,储能进入长时储能新时代。新能源发电量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20%时,长时储能需求显著,达到50%-80%占比时需达到10小时。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kWh,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合计1.83万亿kWh。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为2.3小时,其中2-4小时项目占比高达71.2%。政策推动长时储能发展,预计到2025年,长时储能市场将迅速增长,4小时以上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1%,2030年超50%。

线索:

长时储能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投资机会,尤其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储能技术的投资和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亦需关注可能的政策变化影响,包括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对储能项目装机需求的短期影响。

正文:

在政策与市场强力影响下,储能技术进入长时储能争霸时代是非常可能的。目前业内通常认为,当新能源发电量在国家或地区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超过20%时,长时储能成为刚需,而装机占比达到50%-80%时,储能时长需要达到10小时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内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kWh,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而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为1.83万亿kWh。尽管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的占比已超20%,但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项目的平均储能时长仅为2.3小时,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装机占比仅为15.4%,而2-4小时项目的装机占比则高达71.2%。

根据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观点,当前的储能技术,尤其是长时储能技术,依然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中国的新型储能的平均储能时长仅为2.2小时,短时储能无法单独应对电网的稳定性和电力需求波动。因此,面对这一挑战,国内已出台多项政策来促进长时储能和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例如,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早在2021年提出要求,对于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要配建4小时以上的调峰能力。此外,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也明确了发展长时储能技术的方向。

2025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强调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强化,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前瞻性布局。各地如河南、西藏、内蒙古等都明确提出配置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以推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尽管在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表示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因此引发市场担忧,短期内储能项目的装机需求可能会承压。然而,风光发电项目的持续增长使得弃风弃光及电量消纳问题仍然存在,这表明储能的长期需求不变。

根据业内预测,随着光伏发电的持续增长,配套长时储能的需求将日益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用电量将超过10万亿度,2030年将超过12万亿度,这需要超过200GW至300GW的储能配套能力。交银国际还预计,2025年起国内长时储能市场将高速增长,4小时以上储能的占比将在2025和2030年分别提升至21%和50%。根据CNESA的预计,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2300万千瓦。

长时储能的需求正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美国加州率先大规模采用长时储能技术,并在2031年至2037年期间计划部署10.6GW的新兴清洁能源技术,其中特别提出需要1GW的多日持续时间储能。同时,随着欧洲对灵活调节能力需求的上升,长时储能项目也在不断延长。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区在长时储能的发展阶段和技术应用上有所不同。所有这些发展预示着全球储能市场正在向长时储能转型。各储能技术在长时储能的适用性上也有显著差异,当前抽水蓄能是主流的储能技术。

投资储能时,初始投资成本是关键因素。目前锂离子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已经降至500元/kWh,而压缩空气储能为1250元/kWh,液流电池则为2000元/kWh。技术成熟度方面,锂离子电池仍是市场主流,循环寿命也不断提升。虽然从中长期来看,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在长时储能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但短期内锂电储能的主导地位难以动摇,并可能成为长时储能技术竞争的主要参与者。

总之,储能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前景广阔,未来将是谁能解决行业痛点,改变产业格局的关键。

发布时间:

2025-03-20 13:22:05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2.6 W

文章

27.4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