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美国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间1765小时,超过日本的1691小时,远程办公普及。
线索:
美国劳动者在长时间工作与严格的请假制度下,常选择远程办公以平衡工作与生活。虽然企业强制要求上班,但数据显示远程办公并未降低生产力,反而有所提升。投资者应关注这一办公模式的发展,并考虑可能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和技术适应。
正文:
在美国,2019年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间达到约1765小时,超越日本的1691小时。此外,美国劳动者面临更严格的请假政策,因为联邦法律未规定强制带薪休假,法定假日数量也少于日本。尽管社会对现状表达不满,经济依然保持强劲,这引发了对美国商业环境真实状态的反思。
例如,美国南部阿肯色州某大学的编目员凯瑟琳·钱德勒在疫情后因健康问题每周远程工作2至3天,但最近接到通知要求每周到办公室办公4天。她认为这一政策或仅是基于传统对劳动懒惰的刻板印象,而非实际效率的需求。
持续的远程与线下工作政策争论并未平息。美国多个企业,包括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已开始实施“回到办公室”(RTO)政策,宣称目的在于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很多劳动者对回到办公室持保留态度,认为通勤可能会浪费时间,甚至可能影响工作效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指出,过于频繁的办公室出勤其实并非必要,适当的混合办公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工作效率。实际上,远程办公在减少通勤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女性和残疾人参与工作市场的机会。数据表明,在可远程工作的劳动者中,46%表示如果不能远程工作,他们将考虑跳槽。
美国劳动者的工作状态面临挑战。荷兰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工作时间长于多数其他发达国家,工作负担重使部分劳动者感到无法享受旅行或休假。在一项调查中显示,65%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工作太忙,没时间去旅行”,这一比例高于日本的53%。
尽管工作环境严谨,调研表明美国劳动者对工作的热情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日本,显示出他们希望寻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最后,各企业仍旧希望在工作安排中优化管理,适应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影响,因此在这个变动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未来劳动模式的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
2025-03-22 11:56:23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