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截至2025年2月,美国国债规模达36.22万亿美元;2024财年美债利息支出约为1.1万亿美元,占GDP的3.93%;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从34%下降至24%。
线索:
美债的违约风险被认为较小,主要是因为违约造成的国际后果对美国而言是不可承受的。虽然美债总额庞大且利息负担沉重,但相对稳健的债务结构和私营资本的持续投资可能给市场带来机会。同时,各国努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可能导致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威胁。
正文:
当前美元面临挑战,但仍然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原因在于其经济基础、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贸易地位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近日,美债问题受到关注。新任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在2024年11月提出,美国可以与其军事伙伴达成协议,要求盟友购买长期低息的美国国债,以减轻债务负担。尽管这一建议尚未被特朗普总统采纳,但如果美债结构发生变化,对于市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近年来,美国国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5年2月达36.22万亿美元,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通过量化宽松加大了财政刺激。
美国国债的持有者以公众持有人为主,共持有28.91万亿美元,占总额的79.82%。外国政府的占比逐渐降低,过去十年内,外国政府持有的比例从34%降至24%。2024年12月,美债的主要持有者如日本、中国、英国等减持了810亿美元,但私人资本却增持了1625亿美元。持有者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市场主体对美债的态度,私人资本追求高收益,而主权基金则趋向于规避风险。
美国的国债利息负担正逐渐加重,2024财年利息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约1.1万亿美元,占GDP的3.93%。然而,美债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债务本金和利息是否大于财政收入。从这一角度看,短期的违约风险较小。
历史上,美国曾四次违约,均在信用货币以前的时期。1968年和1971年等违约事件对后来的货币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依然存在,虽是新问题却是“特里芬难题”的延续。
在应对这些挑战上,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保持国债的可持续性、降低利息负担、保持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以及加大对黄金和数字货币的储备。同时,各国也在加速去美元化,推行非美货币结算和积累黄金储备。虽然美元的地位受到质疑,但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仍在。各国家的实力和技术上的竞争,将在未来继续决定货币的主导权。
发布时间:
2025-03-16 22:49:16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