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截至2025年2月17日,各地已发行或计划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近8000亿元。
线索:
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正在迅速推进,预计将带来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债券市场和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方面。然而,如果各地未能妥善管理新增隐性债务,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各地政府的具体实施政策及市场反应。
正文:
今年以来,存量隐性债务的置换工作快速推进。截至2月17日,各地已发行或计划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接近8000亿元,主要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业内分析认为,在前期化债工作中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2025年央地将专注于政策落地实施的“后半篇”文章,努力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减少融资平台数量,并推动这些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自去年一揽子化债方案推出以来,各地已迅速开展债务置换工作。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截至去年底已全部发行,并已被多数地区使用。2025年的2万亿元额度也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各地的地方债总额达到13865.91亿元,其中专门用于隐性债务置换的再融资专项债为7828.28亿元,占比超50%。
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情况显示,1月各地共发行2349.15亿元,2月的发行速度加快,截至2月17日共发行2322.95亿元。此外,福建、四川、江苏、河北等地计划在本周内发行再融资专项债,规模超3000亿元。江苏、湖北、江西、浙江和四川等地的发行规模均超过500亿元,其中江苏计划在2月21日招标发行1000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
就债务期限来看,许多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的期限在3到30年之间,其中15年、20年和30年期债务的比例较高,这种较长的发行期限有助于稳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置换政策的“松绑减负”效果逐步显现。财政部表示,地方置换债的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2.5个百分点,减轻了还本付息的压力。一些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市场债券及非标准债务,使得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
各地近期也披露了化解隐性债务及压降融资平台的进展。例如,内蒙古表示2024年下降66.5%融资平台数量,多个地区的隐性债务已清零,吉林省的存量隐性债务将低于1000亿元。地方政府财务管理的目标在2025年将更加关注落实政策、监管债务合规使用、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的态度。
在推动融资平台转型方面,专家认为通过国企改革和整合,许多地方将引导城投公司向市场化转型,以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发布时间:
2025-02-19 07:22: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