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近期,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尤其是针对财务造假和证券操纵行为的刑事追责力度得到了显著加强。证监会和最高检在联合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强调了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决心,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措施,以提升执法效能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线索: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财务造假”和“操纵市场”两大主要违法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案件数量和人数逐年增长,体现出不容忽视的市场风险。同时,资本市场亟需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因此,新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形成更加严格的市场规则,引导投资者合理决策,提高市场透明度。
正文:
在2025年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针对证券违法犯罪的指导性案例,标志着监管执法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显著加强。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指出,本次发布的案例不仅展示了近年来的监管成果,还表明了对于主要违法类型如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的零容忍态度。李明强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的重心,强调了对市场秩序及信用基础的维护。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也补充表示,检察机关在2022年至2024年间起诉了284起涉嫌内幕交易及操纵市场的案件,持续强化对“大股东、实控人和董监高”的法律追责。针对财务造假问题,检察机关共提出起诉69件,强调全链条追责的必要性,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与信任度。
此次发布的指导案例具有特定的特点,如体现了精准追责的法治理念和严而有效的执法导向,强调了对违法主体进行全面追责的必要性。在应对市场操纵行为方面,证监会表示将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对涉及“编题材、讲故事”的操纵手法予以重点关注,以减少对投资者决策的误导。
整体来看,这一系列监管举措的目的在于深化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实施严密的审查机制和高效的执法程序,未来有望形成更为高效、透明的市场环境。
发布时间:
2025-02-21 00:00: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