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0.宏观 » 国内宏观

国务院批准22个城市2035年国土规划

2025-02-24

数据:

近22个超大特大城市在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体现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主要以科学务实的标准进行区分和重排。

线索:

这次规划对各城市的定位进行了重新调整,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区域协同起到了引领作用。投资机会可能出现在高新技术、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及城市群建设中,未来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将受到高度重视,但同时,部分城市可能因为定位降低而面临发展压力。

正文:

近期,《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标志着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的2035年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数获批。这些规划为未来十年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空间蓝图。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各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地位。

根据中国城市规模的标准,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为超大城市,目前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的被定义为特大城市,目前有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和苏州。根据2035版总规的更新,这些城市的规划更具精准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在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上。

在23个城市中,“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有所减少,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被保留,而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被剥夺了这一称号。城市政策的调整显示,国家对中心城市的认定更加科学务实,并不意味着较大经济体量或高水平城镇化的城市都能当选。

例如,城市的定位和目标设定重视发展质量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深圳在不被称为“中心城市”的情况下仍展现出非凡的经济与创新能力,其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他城市如杭州和苏州,也通过提高发展质量而获得了更高的城市定位。

此外,新的规划强调区域协同和对周边区域的引导作用,各个城市都被鼓励依托自身优势,与周边城市共同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大力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从而形成“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这对头部城市的整体格局将带来深远影响。

发布时间:

2025-02-23 12:12:23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2.5 W

文章

17.4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