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7. 制造业 » 航空制造

中国科学院飞行器鸣镝系列突破音速提升国防能力

2025-02-24

数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公布,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鸣镝”系列(MD-22)成功完成关键性飞行试验,飞行速度超过7倍音速(约8600公里/小时),具备“2小时内抵达全球任意地点”的能力。

线索:

这一技术突破提升了我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为国防、低成本卫星发射和亚轨道旅行开辟了新的机遇。投资者应关注该技术的军事用途及其对航空航天市场的潜在影响,以及相关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正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最近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鸣镝”系列(型号MD-22)成功完成了关键性飞行试验。在此次试验中,“鸣镝”飞行器的飞行速度突破了7倍音速(约8600公里/小时),并显示出其“2小时内抵达全球任意地点”的卓越能力。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将我国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鸣镝”飞行器运行在距地面20至100公里的临近空间,采用高超声速气动设计和宽域变轨技术,能够在亚音速、超音速及高超声速之间无缝切换。这项技术突破被项目负责人形容为填补了航空与航天领域之间的衔接空白,为未来的空天一体化作战奠定基础。

该飞行器还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在7倍音速下保持稳定推进,并成功克服了高速飞行带来的“热障”和“黑障”技术难题。军事专家认为,“鸣镝”飞行器的装备将大幅提升我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在“速度-航程-精度”综合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具备穿透现有反导系统并实现“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此外,除了国防领域的潜在价值外,“鸣镝”技術还为低成本卫星发射和载人亚轨道旅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团队已披露,他们正在开发“鸣镝”飞行器的民用衍生型号,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北京至纽约90分钟直达”的商业航班测试。

发布时间:

2025-02-22 15:54:00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2.5 W

文章

17.4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