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C919年产能预计将达到50架。
线索:
中国商飞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链逐步完善,未来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投资机会。同时,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适航取证、技术安全和运营效率等风险。
正文: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国产大飞机C919的飞行员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培训,预计在今年C919的产能将达到50架。同时,根据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显示,中国商飞正在建设多个大飞机项目,包括浦东基地建设、C929宽体客机研发保障和C919大型客机的制造能力提升。这表明中国商飞已进入批量生产的提速和规模化发展阶段,其在浦东布局“一总部三中心”,形成了包含总部运营、制造研发和试飞交付的大飞机产业布局。
随着其产品线的完善,大飞机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天眼查的信息显示,上海飞机试飞工程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2月成立,标志着试飞及适航取证逐渐产业化。
中国大飞机产业的适航取证始于ARJ21项目,该项目自2002年开始立项,成为中国首款完全按国际适航标准研发的民航飞机。ARJ21于2008年首飞,2014年获得型号合格证书。随后,为提高飞行安全,研发团队通过优化设计和技术开发,显著提高了飞行员的操作便利性和飞机性能。ARJ21于2015年成功交付并实现商业运营,现已成为中国支线飞机的主力机型。
为确保飞行安全,中国商飞在持续适航制度下,密切关注飞机制造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和量化评估,商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飞机维持适航状态。此外,C909的成功也催生了多家本土适航服务机构,构建了完整的适航审定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商飞的C系列飞机将进一步完善,C919将实现首款中程干线客机的自研,C929将成为首款远程宽体客机,C939大型洲际客机则已进入预研阶段。随着国产大飞机步入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将为航空产业链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在临港新片区,相关航空项目正在逐步入驻,涵盖制造和服务等环节,预计到2024年将在大飞机产业链中形成完善的生态,与此同时,上海市也推出政策支持民用大飞机高端产业链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2-20 17:22:03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