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的接受度逐步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独居年轻人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增大。专家呼吁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实现更合理的护理模式。
线索:
“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反映了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带来的护理压力,同时面临着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与服务质量风险的问题。这可能为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和市场规范化提供新的机遇,也带来对于护理费用合理化的挑战。
正文:
“无陪护”病房在上海部分医院试点推广,其目的是让患者在医院专业护理人员的照料下,不需要亲属陪护,顺应了当今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的趋势。但该模式的推广也引发了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的担忧。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和泌尿外科已经开始试点这种病房。患者如王老伯表示,他觉得让专业团队负责护理比依赖家人或护工更好,方便且能减轻家人的负担。但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仍然依赖亲属的陪伴,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深远影响。
不少受访者指出,当前的无陪护病房主要吸引了单身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异地的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专家指出,无陪护病房应当视为一种补充服务,适合手术节奏快、患者恢复快的科室,而并非所有患者的必需品。
随着无陪护模式的推广,护士和护工的配比、护理人员的数量成为患者和家属的主要关注点。仁济医院胸外科的床护比例为1:1.67,远低于国际标准,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护士面临更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为无陪护病房合理定价成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护理服务收费偏低,提升护理人员待遇、建立合理价格体系、探索将生活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是势在必行的。
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国家医保局近日推出的“免陪照护服务”项目为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据介绍,试点地区的无陪护病房收费普遍低于家属自聘护工,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建议,未来无陪护病房的推广要从提升护工待遇、培训质量入手,逐步完善医疗和护理体系,以真正满足社会在老龄化背景下的护理需求。
发布时间:
2025-02-17 21:12:06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