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年2月14日,DeepSeek被恒瑞医药全面应用于公司内部。美国在AI制药领域占54.4%,英国和欧盟各占12%。AI技术可将药物发现的时间缩短至1/3,成本降至1/200。
线索:
随着AI技术在医药行业的普及,投资者需关注国内外制药企业的合作动态。全球巨头如罗氏、拜耳与AI企业的深度合作可能影响市场竞争格局。同时,国内企业如药明康德和恒瑞医药的AI应用也显示出巨大的行业潜力,但仍需谨慎评估投资风险,特别是在相关数据和实际案例验证方面。
正文:
AI技术正在医药领域引发一场创新革命。2月,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宣布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展DeepSeek应用。与此同时,海外药企在AI布局方面已经走在前列,目前美国在AI制药领域占据54.4%的市场份额,英国和欧盟各占12%。相较之下,中国和亚太地区在此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AI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药物发现阶段。业内预测,AI的引入有可能将药物研发的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成本则降至1/200。随着技术的发展,药物发现的初步精准度将极大提升后续研发的成功率。
早在2021年,罗氏成为首个在AI领域进行大规模布局的制药企业。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与Recursion达成合作,利用后者的技术完成了药物发现,若所有项目商业化,Recursion预计将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收益。此外,罗氏还收购了具有机器学习能力的初创企业Prescient Design,以加快抗体疗法的临床实验。
2023年,英伟达的AI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罗氏的AI应用,双方深化合作以加快新疗法的发现与开发。同时,拜耳也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Leaps by Bayer多次投资于AI企业,例如Recursion,并在精准肿瘤学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更多的制药企业也开始跟进,包括阿斯利康、赛诺菲、Moderna及BioNtech等,纷纷探索AI在全药物研发流程中的应用。2024年,礼来与OpenAI的合作标志着AI应用的又一高峰,双方将共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在国内企业方面,CRO公司如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积极将AI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设计等领域。而恒瑞医药在自上而下推动DeepSeek应用方面,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来制定详细计划。
尽管AI在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克服验证真实病例和收集有效实验数据的挑战。未来的药物研发将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的决策,同时也需研发团队的经验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此外,在商业化层面,销售团队同样可利用AI工具优化市场策略,提高供应链效率。
发布时间:
2025-02-14 09:07:12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