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年年初,30个重点城市在售土地规模达900亿左右;一线城市供地总底价同比增长19%,三线城市同比增长45%;容积率2.0以下地块占比提升至44%,总价15亿元以下地块占比达53%。
线索:
重点城市供地信心正在恢复,表现在供地规模的显著提升以及结构优化上。投资者可以关注一线和三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尤其是低密度和低总价地块的供应,可能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然而,二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及供应下降则需要谨慎对待。
正文:
2025年年初的土地供应趋势显示,重点城市的供地信心正在恢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30个重点城市的在售土地规模达900亿元,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其次,一线和三线城市的供地节奏明显加快,截止到2月初,供地总底价分别同比增长了19%和45%。同时,土地市场的结构性优化也日益明显。
从供地特征来看,2025年初2.0以下容积率地块的占比显著提升,低密地块已成为主流。与此同时,起拍价低于15亿元的“小而美”地块占比也在提高。土地供应的结构性优化将推动开发转向“精细化、品质化”,并将驱动行业步入新周期。
根据CRIC的分析,在2025年初的土地市场中,30个重点城市在售宅地的供应总底价创下新高,年初土地的成交平均溢价率达8.7%,是新高的推动力,体现出典型城市的供地意愿在恢复。具体而言,在2025年1月1日至2月7日这段时间,30个重点城市在售土地规模保持在900亿元,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
一线城市如上海在供地提质增量方面仍有调整空间,2025年1月便在招拍挂市场投放了140亿元宅地,同时三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已呈筑底态势,核心三线城市的在售土地规模在年初也有所回升。
然而,二线城市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例如南京、福州和厦门在2025年1月均无新增宅地供应,此时需特别关注。
在容积率方面,2025年初30个重点城市在售宅地的平均容积率为1.95,维持在2.0以下。与此同时,2025年初2.0以下的低密度地块占比达到44%。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全国300个城市的供地情况中,1月份新增供应经营性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91,自2024年以来已连续6个月低于2.0。
可以看到,在低总价方面,总价15亿元以下地块供应占比已达53%,较2024年初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表明重点城市的供地动向已非常明确,低总价、确定性强的“小而美”地块供给的提升将有助于激活市场活力,同时为高舒适度居住产品的建设提供空间。
总之,2025年初的土地供应结构持续优化,中小规模的宅地占比上升,加上平均容积率降至2.0以下,行业正向“品质化开发”转型。随着核心城市市场回稳,土地市场热度的提升将促进城市供地信心的恢复。此外,由于自然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预计2025年将更多高质量土地供应,供地规模有望筑底。
发布时间:
2025年2月13日 14:27:55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