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在售土地总底价为900亿元,同比增长,创2022年以来新高。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供地总底价分别同比增长19%和45%,二线城市供地规模下降2%。在售地块中,低于15亿元的地块占比上升至53%。2025年初在售宅地平均容积率低于2.0,低密度地块占比提升至44%。
线索:
重点城市供地信心的恢复可能会导致房价回稳,若供地结构持续优化,将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过,若二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未能缓解,将带来市场调整的风险。此外,随着低密度、高品质地块需求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开发企业的选择和策略调整。
正文:
随着热点城市土地市场的热度回升,重点城市对土地的供应意愿也显著恢复。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2025年初,30个重点城市的在售土地总底价维持在900亿元左右,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供地节奏同比都有所加快。2025年2月初,这些城市供地总底价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9%和45%,而二线城市的供地规模则小幅下降了2%。
分析原因,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外来人口的持续流入与人均住房面积长期处于低位,使得一线城市在供地提质增量方面依然存在较大调整空间。例如,上海在2025年1月通过招拍挂市场投放了140亿元的住宅用地,并有诸如浦东新杨思和虹口四川北路等高价地块出让。三线城市在2024年的土地供应已然筑底,2025年初供地底价的回升亦在情理之中,南通、泰州、金华和扬州等城市在年末年初保持了连续的土地供应。而二线城市的供地规模虽稳中有降,主要因为基数较高,且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例如南京、福州和厦门在2025年1月并无新增地块供应,而武汉、重庆和济南的新增供应也未超过5亿元。
在待售地块的底价方面,2025年初的20亿元以上高总价地块出让依然较少,低于2022年与2024年的水平。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2025年初在售土地总价的增长主要依靠15亿元以下地块所占比重的上升,这一比例达到了53%,较2024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虽然新房市场的销售在2024年四季度有所恢复,并有不少项目取得了不错的去化成绩,行业依然处在去库存阶段,房价走势也正处于边际改善中。因此,除了极少数优质高单价地块,当前市场需求更倾向于高确定性的中低总价“小而美”地块。
同时,低密度地块已成为主流。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2025年初在售宅地的平均容积率维持在2.0以下,而2022至2024年间均在2.1左右。2025年初,容积率在2.0以下的地块占比明显上升,达到44%,比2024年高出8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的新高。其中,容积率低于1.5的在售地块建筑面积也大幅增长,在2025年2月达到了9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64%。比如,北京顺义在1月24日挂牌的中央别墅区宅地,其起拍总价为60.2亿元,容积率仅为1.01。
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自2024年以来,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政策不断优化,通过降低平均容积率(部分区域降至2.0以下)及控制低质量地块的入市,推动土地开发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型。中小规模宅地的占比提升,加上低密度的导向,不仅降低了房企拿地门槛、激活了市场活力,还为高舒适度的居住产品提供了更多空间,彰显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积极转变。
展望未来,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随着核心城市供地信心的逐步恢复,以及土地供应结构的持续优化,“低总价、低密度、确定性高”的地块将成为市场主流,进一步引导行业加强精细化运营,助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过渡。
发布时间:
2025-02-12 17:06: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