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能够满足600万人用电需求的核电站保障安全的相关技术与措施。
线索:
华龙一号核电站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具备独立的知识产权与高安全保障。这种安全措施涵盖了核反应堆的设计、严密的结构防护、应急冷却系统等,同时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与人控保障。投资机会包括核能发展与安全技术创新,风险则来源于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和潜在事故及其处理能力。
正文:
华龙一号核电站是我国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每个机组的占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相当于四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建设高度为20层楼。通常情况下,核电站会安装六到八个机组,每天可发电约2700到2800万度电。尽管许多人对核电有一定了解,但“核”字引发的安全担忧常令人不安。
为了深入了解核电的安全保障,我们探访了位于福建云霄的漳州核电站。
核电站的发电原理较为简单,实质上是通过一种燃料加热水生成蒸汽来驱动发电机。在华龙一号中,共有三个回路相互作用,将水加热两次。首先,核反应堆通过铀235的裂变释放热量,加热反应堆内的水,然而此水并不会沸腾,因为在150个大气压下,即使加热到320摄氏度也难以产生蒸汽。接下来,热量被转移至蒸汽发生器,在常压下进行第二次加热,形成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最终,三回路用海水冷凝蒸汽并促使水循环使用。
核电站的结构将“有核”与“无核”回路分离,形成核岛与常规岛。在核岛内,反应堆的核心组件由177组燃料组件构成,每组燃料组件包含特殊的控制棒。控制棒可根据操作需求插入或抽出,以调节反应堆的中子浓度,从而控制核裂变的稳定性,确保核反应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在核电站的安全规划中,不仅重视日常经营,还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主要防护措施包括四道安全屏障,从燃料棒与反应堆到压力容器及最终的安全壳,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安全壳由混凝土构成,外壁厚达1.5米,所有材料采用高强度标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完整性。
在设计应急措施时,华龙一号配备多套冷却系统以应对潜在紧急情况,包括能动与非能动的冷却方案。即使出现供电中断,还能通过重力供水实现被动散热,确保反应堆在危机情况下保持安全。
人控系统也至关重要。操作人员接受严格的培训与考核,要求通过多次考试并参与模拟应急演练。场内采用“三向交流法”以确保每次操作的指令无误,严格确认每个操作步骤。
随着时间推移,漳州核电的一号机组已经顺利并网发电,整个华龙一号系统在完全建成后将在未来显著满足600万人口的电力需求,预计年发电量将超过600亿度。核能成为推动人类能源变革的重要选择,而如何保障核电的安全性则是未来发展的永恒课题。
发布时间:
2025-02-06 07:18:47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