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4年房地产贷款投放速度加快,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9亿,发行规模仅有2209亿;2024年融资总量4823亿元,同比下降28%;2024年民营企业发债量19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2%;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达5275亿元。
线索:
虽然政策支持对房企融资情况有所改善,但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的融资仍然面临很大压力。融资格局的分化可能为央企提供更多市场机会,但与此同时,出险房企则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2025年的到期债务规模上升,可能导致市场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谨慎评估各类房企的财务状况。
正文:
2024年,房地产融资政策不断宽松,中央政府首次明确表示要“止跌回稳”。这一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加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投放和推动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第四季度,房地产贷款的发放速度加快,预计在2024年“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的贷款将超过5万亿元,同时处置不良资产的总额也超过3万亿元。
尽管政策有所改善,非银融资规模仍然面临下滑,许多民营房企特别是处于危机中的企业依然面临融资困难。2024年,房地产公司到期债券的总规模达到4829亿元,而新发行的债券仅为2209亿元,房企不得不选择展期或债务置换。2025年,债务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到期债务规模预计将上升至5275亿元。
针对市场现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优化融资政策、维护市场信用等。公募REITs也迈入常态化发行阶段,2024年完成上市的公募REITs多达29只,总募资655亿元,标志着房地产市场的创新和稳定。
然而,融资环境的变化依然令民营房企的发债规模大幅下滑,2024年民营企业的发债额降至191亿元,同比下降82%。与此同时,央企和国企的融资增长稳定,占比已升至86%。这种融资结构的分化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
为了应对不断加大的债务压力,许多企业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回归正常经营的能力。尽管一些房企已完成债务重组,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存在潜在的二次违约风险。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并提出要合理控制新增的房地产用地供应,促进存量用地的利用。在这一背景下,期待市场将会迎来更多低成本资金,旨在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给予企业一定的债务缓解空间。
总的来看,房地产企业在享受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债务管理、完善的财务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市场带来的各种挑战。
发布时间:
2025-02-05 10:08:55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