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国星宇航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商业卫星星座建设和AI基础设施。自成立以来,国星宇航已成功研发了多颗卫星,并完成了多项太空任务。公司计划通过“星算计划”建设2800颗AI智算卫星,并已通过国际电信联盟的审批。近年来,中国卫星产业快速增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27亿元。同时,民营企业在卫星行业的收入也在稳步上升,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909亿元。
线索:
国星宇航的上市可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尤其在中国政府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背景下。投资机会包括公司在AI卫星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扩展的潜力以及与政府合作的前景。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及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也应引起投资者的警惕,特别是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演进可能影响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
正文:
国星宇航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由国泰君安国际作为独家保荐人。根据招股书,国星宇航专注于商业卫星星座的建设,致力于构建全球范围的AI基础设施,提供低成本的商业化卫星解决方案及天基智能计算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卫星技术的交叉领域,在AI卫星及其解决方案的研发上取得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6颗传统遥感卫星及1颗AI应用卫星,并自主开发了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及4颗AI智算卫星,共完成13项太空任务。
在技术方面,公司持续提升AI卫星能力,并成功完成全球首次卫星在轨运行AI大模型的技术验证。国星宇航推出了“AI卫星网络系统”项目,该项目专注于利用AI和太空边缘计算技术推进卫星数据处理。该项目于2019年被工信部评选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2021年获得工信部首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优胜单位。基于公司不断提升的AI智算卫星功能,公司还在推进“星算计划”,该计划旨在建设一个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络,目前该计划的轨道及频谱已获国际电信联盟审批。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促进卫星产业发展,国家在轨卫星的数量显著增加。根据数据,截至2023年5月1日,中国研制的在轨卫星数量已由2019年的323颗增加至623颗。低轨卫星是卫星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数量同样大幅增加,成为卫星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卫星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按收入计,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约6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8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预计未来将继续受到政策支持和低轨卫星迅速布局的推动,至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2627亿元。民营企业在卫星行业的收入也逐年上涨,由2019年的约175亿元增至2023年的约239亿元,预计未来收入将以复合年增长率30.6%进一步增长。此外,前十大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约49.4%,国星宇航在其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1.9%。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管理完整卫星产业价值链的民营公司不足20家,国星宇航在其中排名第二,并且是增长最快的企业。
发布时间: 2025-02-05 08:54: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