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1.能源 » 核能发电

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突破 预计2035年实现商业化

2025-02-05

数据:

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重要突破,预计2035年可实现首度电供电。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达71亿美元,2030—2035年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26万亿元。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表现优于市场,2023年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公司数量不到40家,多个公司已实现技术突破。

线索: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进展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技术攻关和商业化进程中的风险。股市中的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表现突出,显示出市场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而投资者需关注技术成熟度、全球市场动态及政策支持等因素,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正文:

近年来,中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丰富的燃料来源、清洁和高安全性以及大能量密度等显著优点,内外的提升使得相关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通过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的核聚变技术逐渐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在部分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2024年6月,位于上海的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成功实现了其设计的洪荒70装置的等离子体放电。创始人兼CEO杨钊预言,2035年中国可能迎来可控核聚变输出的第一度电。同时,2025年初,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完成了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质量燃烧”,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源的研发上取得重要进展,这将利好上下游产业链。

根据中泰证券的报告,全球对聚变技术的投资在2024年将达到71亿美元,并预计2031-2035年将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核聚变工业协会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前建成3台商业堆,2030-2035年将再建22台,2036-2040年计划建成6台,估算市场总规模将在2030-2035年期间达到2.26万亿元。

在资本市场方面,涉及可控核聚变的上市公司约不到40家,行业内一些公司如久立特材、安泰科技、上海电气等,正在积极推进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豆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7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的平均涨幅为2.13%,有6只个股涨幅超10%。其中,应流股份在年初表现亮眼,累计上涨58.44%,为参与多项核电项目的关键供应商。

此外,截至1月27日收盘,数家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表现出相对低估,显示出投资者对该领域的期待依然强烈,尽管在技术和市场发展上,还需继续关注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和竞争形势。

发布时间:

2025-02-02 18:09:00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2.4 W

文章

15.5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