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国务院原则同意《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433.9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24.4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23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
线索:
该规划的实施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多种投资机会,例如,可对农业、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的执行可能面临土地使用限制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与潜在风险,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区相关活动的市场表现及变化。
正文: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目标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根据规划,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将不低于9433.9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将不低于8224.44万亩。同时,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要达到不低于4.23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达0.14万平方千米。
该规划还规定,城镇开发边界扩展不得超过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使用的建设用地需下降至少40%。规划中也确保大陆自然岸线的保有率达到国家要求,以及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的指标。此外,规划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并划定地质灾害、洪涝等风险控制线,保证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安全保障。
为推进区域现代化,规划推动了五大战略,主要包括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等。强调在北京市建设“四个中心”并优化其功能布局,同时衡量天津市的滨海新区与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发展效能。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巩固华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和生态建设,通过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提升来支撑京津冀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建设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以及提升水源供水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该规划致力于构建高品质的自然与人居环境,展现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
2025-01-27 20:20: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