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年1月1日—7日已有30余家车企推出降价政策;2024年降价车型227款,降价幅度至8.3%。>
线索:
<目前汽车市场上价格战仍然在持续,竞争非常激烈。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内价格战可能加大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整体利润,同时也可能带来洗牌机会,优胜劣汰对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是一个积极信号。>
正文:
新年开始,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依旧激烈,甚至愈演愈烈。2025年1月1日至7日,已有超过30家车企相继推出优惠降价政策,争夺市场份额,显示价格战的起步比春节还要早。回顾2024年,这一年是过去三年中价格战最为猛烈的一年,尽管书写下半年后价格战才正式开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有227款乘用车选择降价,远高于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2024年新车平均降价1.6万元,降幅为8.3%。其中,新能源车降幅更高,达到9.2%,而燃油车的降幅则为6.8%。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车企推出新车频繁,价格重新定价空间大,因此常常采取激进的降价策略。相对而言,燃油车缺乏新车调整的机会,主要依赖促销保持销量。
崔东树预计,价格战的趋势将持续至2025年,虽然它不会永远存在,但短期内不会结束。价格战会在行业洗牌完成、竞争进入平稳阶段后得到缓解,预计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三至五年。
历史经验表明,汽车产业格局并非固定不变,以20世纪初美国汽车产业为例,竞争压力导致行业迅速集中,许多小型企业破产。统计数据显示,从1921年的88家汽车生产厂,到1931年仅剩35家,90%的汽车生产总量集中在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大企手中。
面对竞争的残酷,车企普遍保持参与价格战的姿态。例如,德系豪车品牌宝马虽曾尝试减量保价,但很快便重返降价促销行列。企业们面临的困境是选择利润还是市占率,许多公司认为维持销量、保住份额更为重要。
比亚迪在价格战中表现突出,2024年销量达到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继续领跑。而长城汽车较为注重利润,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20.76%,但销量仅123.3万辆,未能达到目标。
专家表示,价格战是产业变革时市场重塑的一部分,并预示着残酷的竞争。2024年上半年,大多数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预计将有4000家经销商退市。由于价格战,2024年前11个月整体汽车零售市场损失达1776亿元。
为了应对价格战带来的压力,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7.3%。上游供应链也受到重创,企业们的应付账款周转时间平均为182天,几乎是国际企业账期的两倍,意味着部分供应商需长时间等待才能收回资金。
虽然价格战带来了短期销量的提升,但并未能带动整体市场的增长。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2260.8万辆,同比增长仅为3.1%。
分析人士指出,价格战是行业淘汰赛的加速器,而核心竞争仍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考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意味着车企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和创新能力,否则将面临淘汰。
业内普遍共识是,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竞争,这样规模的价格战在中国尚属首次。企业在降低成本、提升价值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创新。历史教训显示,价格战最终使得行业巨头,如福特、通用、大众、丰田等能在竞争中幸存,与其背后强大的生产力密不可分。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何去何从尚不明确,但价格战的潜在风险值得行业关注。部分企业及行业高管指出,健康市场的标志是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过度的内卷只会导致行业无序,影响竞争的价值。
有监管层已明确表达防止无效内卷的必要性,以期构建一个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年1月17日 20:00:26>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