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 “信息茧房”概念描述了个人感知的同质化信息环境。
2. “过滤泡”和”回声室”是比”信息茧房”更常用的学术概念,描述了由于信息选择性接触而导致的自我强化的观点极端化。
3. 算法通过推荐功能建立信息分发的桥梁,满足用户偏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有利于社会发展。
4. 推荐算法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提供多样性信息留存用户,而非刻意制造信息茧房。
5. 用户在使用算法时仍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不完全被算法投喂。
6. 技术与社会相互建构,算法产生的”千人千面”效果受到社会因素影响。
7. 算法被视为信息茧房的替罪羊是大众认知仓促简化的结果。
8. 替罪羊现象反映了人们在负面体验时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外群体。
9. 培养信息素养、改善社会公共信息生态治理等措施才能真正打破信息茧房。
10. 算法并非第一或最后一位为社会问题挡枪的背锅侠,新兴传播技术常成为归咎对象。
利好:
无
利空:
无
标签:算法、个性化信息、信息茧房、算法责任
原文发布时间:2024-06-03T21:11:00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