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2024年05月7日的文章 第2页

渝昆高铁全长699公里,其中云南段388.6公里,长水机场站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从重庆到昆明预计2小时到达。

1. 渝昆高铁全长699公里,其中云南段长388.6公里。 2. 长水机场站面积约24000平方米,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综合交通枢纽。 3. 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最大开挖深度约43.4米,最大跨度约23米。 4. 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全部顶板浇筑体积约20万方混凝土。 5. 渝昆高铁预计从重庆到昆明行车时长将缩短至2小时。

甘肃打造六条旅游产业链,融合文化和旅游,利用数字化营销推广特色旅游产品。

1. 甘肃文旅转型为深度融合特色旅游,需不断加强内功建设。 2. 甘肃文旅行业通过借助热点事件和活动进行宣传,推动市场发展。 3. 甘肃打造文化体验、自驾游等六条产业链,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4. 甘肃地域辽阔,拥有除海洋和岛礁外所有地貌类型。 5. 甘肃利用大数据开展数字化营销,让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走出甘肃。 6. 甘肃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投入资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村落。

台州"五一"假期迎客343.51万人次,收入36.79亿元,过夜游比重达49.94%,美食成流量密码。

1. "五一"假期台州接待游客343.51万人次,同比增长11.83%。 2. 游客收入36.79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071元。 3. 过夜游客平均停留1.7夜,过夜游比重达49.94%。 4. 台州 5A 级景区实现旅游收入 3.04 亿元,其中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 102.25 万人次,同比增长 45.78%。 5. 台州推出新业态旅游和沉浸式演艺体验,吸引游客打卡。 6. 台州美食成为旅游流量密码,名列中国旅行社交平台马蜂窝 2024 年 "五一" 美食目的地 T0P10 第二名。 7. 首届台州精品美食周总人流量达到 33 万多人次,总交易额超 682 万元。

龙泉智慧物流港已运营,入驻10家企业,日货运量300立方米,通道累计货运量1.3万吨,出口货量近600吨,2024年第一季度出口货量约344.6吨,货值达860万元,目标打造智能化物流中心。

1. 智慧物流港位于龙泉市,2023年10月开通运营,已入驻10家快递物流企业。 2. 龙泉至义乌货运量每日300立方米以上,通过龙泉-义乌物流通道,货物预计可提前5小时送达全国各地。 3. 截至目前,龙泉-义乌陆港快线物流通道累计完成货运量1.3万吨,其中出口货量近600吨。 4. 2024年第一季度出口货量约344.6吨,出口货值达860万元。 5. 龙泉将打造智慧物流港成为智能物流、孵化创新、数字运营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助力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中国“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已访问逾800万次,日均访问和任务完成数分别约为6.67万和1500,接入3个超算中心。

1. 中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超800万次。 2. “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已完成17.8万个运算任务。 3. “本源悟空”是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日均访问量约6.67万次,平均每日完成1500个运算任务。 4. “本源悟空”已受邀接入中国三个超算中心,可直接使用算力。

大麦屿口岸进口4794吨新西兰猕猴桃,台州海关提供高效通关,推动大麦屿口岸进口水果种类持续丰富。

1. 新船抵达台州大麦屿口岸,运送4794吨新西兰猕猴桃。 2. 台州海关提供全链条通关服务,保障鲜果高效进口。 3. 大麦屿口岸进口水果种类丰富,樱桃、车厘子等陆续上市。 4. 大麦屿港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预计将于5月8日验收,推动俄罗斯帝王蟹进境业务。

4月份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升至11个月新高(52),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表现强劲。

1. 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4 月升至 52,为近 11 个月高位。 2. SMEI 分项指数:经营现状指数 52.2、经营预期指数 51.6、信用环境指数 52.1。 3. 制造业经营现状指数达 55.5,为 2022 年 6 月以来最高,销售指数进一步改善至 57.5。 4. 服务业经营现状指数上升至 51.1,旅游相关服务业反弹,IT 业和商业服务业表现稳定。 5. 外贸行业经营现状指数小幅回落至 55.6,整体保持稳健。

十个生态环境竞争力领先城市:北京、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杭州、广州、青岛、天津、武汉,指数体系含5个一级和58个二级指标,建议改革放管服、推绿色经济、促科技创新。

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杭州、广州、青岛、天津、武汉。 2. 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58个二级指标。 3. 报告建议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行绿色低碳经济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