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的文章
第22页
1. 2023年餐饮业总收入增长20.4%,连锁化率达21%。
2. 头部餐饮直营品牌加速开放加盟,带动连锁化率提升。
3. 餐饮行业下沉趋势明显,三四五线城市连锁店占比提高。
4. 百强榜单新上榜品牌快速增长,数字化和供应链优势加持。
5. 头部餐饮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强者在餐饮行业优势增强。
6. 特许加盟模式普及推动连锁化率提升,并助力餐饮品牌扩张。
7. 数字化改造持续,推动餐饮行业发展。
8. 餐饮品牌出海成为战略选择,需重视“公司力量”竞争力。
1. 中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3年进出口额为5.94万亿美元。
2. 2023年全球货物出口下降4.6%,中国出口额为3.38万亿美元,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3. 2024年全球贸易量预计增长2.6%,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贸易复苏作出贡献。
1. 高温气冷堆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能系统,以氦气为冷却剂,石墨为慢化剂,采用独特的全陶瓷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
2. 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带领下,清华大学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突破了球形燃料元件、球床流动特性等多项关键技术。
3. 2006年,高温气冷堆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高温气冷堆总体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4. 2012年12月,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开工,2023年12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
5.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1.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现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变革生产关系成为必然。
2.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
3. 一些地方的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活力,如深圳创业板改革和浙江义乌共享专利等。
1. 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可将温度降低至2K(零下271摄氏度),是航天工程、氢能源储运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2.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制出20K到2K、百瓦到千瓦级系列化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实现自主制造。
3. 为攻克难关,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探索出一套工程化管理模式,成立研究团队、采取行政技术并行推进等措施。
4. 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产业化后形成完整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升低温产业创新实力。
5. 中科富海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合作,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标准,成为低温行业的领军企业。
6. 我国百瓦级氦制冷机和氢液化器已走出国门,在国外大科学工程中得到应用。
7. 中国科学院2020年启动万瓦级液氦温度大型制冷机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启动先导专项,继续抢占低温科研高地。
1. 数字化金融平台"浙里金融"使小微企业信贷申请变得便捷(利率低至3%,随借随还)。
2. 浙江建立了包含税务、用水、环保等海量数据的金融行业专用公共数据库。
3. 数据清洗治理和指标加工使银行能够对普惠主体开展批量精准画像(数据"可用不可见")。
4. 平台提供信贷专区"云超市",实现产品服务智能匹配。
5. 依托大数据,银行开展信贷调查效率大幅提升(2天内放贷)。
6. 截至3月底,各专区累计支持交易10.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客户占33.4%。
1. 新质生产力是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 直接融资更适合支持科创企业创新活动,因其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非财务指标。
3. 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支持力度,需要从IPO、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面提升包容性、适应性,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4.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形成对新质生产力的长期稳定支持,需要加大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同时加强监管,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1. 协作机器人市场推广速度持续加快,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特种领域。
2. 滨湖区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包括无抵押信用贷款和科技金融授信试点模式,利率仅为3%左右,放款周期在5个工作日以内。
3. 江苏省推出系列政银合作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截至3月底已投放普惠低息贷款2639亿元。
4. 成都市提出鼓励企业研发人工智能软件产品,给予最高250万元资金补贴;鼓励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支持核心算法研发,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5. 北京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面向人工智能芯片、框架和核心算法开展早期硬科技投资。
6. 深圳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规模达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鼓励相关企业在境内外开展多层次股权融资。
1. 智能光计算通用传播模型建构
2. 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首创
3. “太极”芯片研制成功,实现160TOPS/W通用智能计算
1. 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累计完成15次重复试验,30次点火启动,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创造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新纪录。
2. 发动机具备综合性能高、拓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3. 研制团队通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快速简易维护等技术,解决了“落得准”“用不坏”“修得快”等关键技术难题。
4. 以单元化制造及数字化管控体系为基础,突破复杂结构组件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重复使用发动机生产制造核心技术体系。
5. 围绕试验效能提升,通过数字建模、仿真计算等手段,形成了发动机柔性化试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