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2024年04月8日的文章 第17页

小而美目的地、节令旅游项目和传统节日非遗体验推动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1.19亿,消费达539.5亿元。

1. 新增国内旅游出游人次:1.19亿 2. 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 3. 节令旅游项目激活消费:赏花+民宿、美食、旅拍 4. 小而美目的地标签化:甘肃天水、福建泉州 5. 传统节日结合非遗文化消费:马面裙、汉服约拍、角色扮演 6. 节令文化把握机遇:延长季节性消费链条

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达1.19亿,增长11.5%,民俗文化、赏花成为出游主题,短途游、周边游受青睐。

1. 清明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1.5%,达到1.19亿。 2. "民俗文化"和"赏花踏春"成为假日出游的热门主题,红色旅游和非遗体验等活动烘托节日氛围。 3. 自驾、骑行、徒步等出游方式受青睐,短途游、周边游、本地游受到游客欢迎。 4. 入出境旅游人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日、泰、韩等成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5. "春日经济"带动文旅消费,研学活动和"新中式"旅行受到追捧。 6.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消费,数字戏剧演出打破空间界限,共享文化盛宴。

消费复苏强劲,重点零售、餐饮、本地服务销售额大幅增长。

1.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4%。 2. 绿色有机食品、服装、家电、通讯器材等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0%。 3. 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50%。 4. 春笋和香椿的运输量同比增长六成以上。 5. 北京清明假期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4%。 6. 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 7. 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1%。

六大行普惠信贷余额增长显著,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23.27%,涉农贷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20.34%。

1. 6家大型国有银行普惠信贷余额均增长显著,其中工行为2.2万亿元,农行为3.5万亿元,建行为3.04万亿元。 2. 中信银行普惠贷款余额达5450.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22%。 3. 光大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791.33亿元,比2022年末增长24.18%。 4. 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 5.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

二手商品交易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万亿元,青年群体活跃,推动消费减碳和绿色转型,但质量、售后和欺诈投诉仍是挑战,需加强规范。

1. 2020年以来,中国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已达万亿元体量,预计到2025年突破3万亿元。 2. 2022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亿元,用户规模为2.63亿人。 3. 青年群体在二手经济表现更为活跃,趋于理性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 4. 二手交易能够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推动消费端减碳,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5. 2023财年,用户通过闲鱼参与闲置交易,全年累计减碳超300万吨。 6.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 7. “电诉宝”案例显示,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网络欺诈是二手电商遭投诉的主要问题。 8. 刘锐建议,可通过设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质检与定价标准等方式,促进二手商品在定价、交易、售后等全流程更加规范。

融资信用平台发放贷款23.4万亿,国常会要求完善基础制度,全国一体化平台将加强数据安全,拓展服务功能,以“政策找人”机制服务中小微企业。

1. 截至2023年末,银行机构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3.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3万亿元。 2.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以推进平台建设为契机,完善数据权属、安全等基础制度。 3. 《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平台建设统筹力度,建立健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4. 为保障信息安全,《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5. 《实施方案》提出明确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提升共享质效。 6. 《实施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展“信易贷”专项产品试点,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 7. 《实施方案》提出拓展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政策找人”机制,推动金融便民惠企政策直达中小微企业。

AI驱动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应用广泛,带来的安全伦理问题需要规范。

1.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 2. 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自动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 3.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和AI大模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形机器人识别、交互和决策能力的飞跃。 4. 人形机器人展现出无限可能,在航空航天、抗震救灾等领域应用广泛,有望替代人类从事危险作业。 5. 人形机器人安全和伦理问题引发关注,需要制定完善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健康发展。 6.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需要在教育领域注重其发展。 7. 人工智能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平衡创新与风险,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负面影响。 8. 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年轻人应关注其动态,为自身发展开拓道路。